運行極限位置限制器
起重機小車或大車工作運行到行程的極限位置時,應停止運行,否則車體將與軌端止擋和緩沖器碰撞,損傷起重機或軌道的支承系統(tǒng)(如廠房等),并可能造成設備和人身事故。所以,凡是動力驅動的起重機,其運行極限位置都應裝設運行極限位置限制器。行程限制器一般由一個行程開關和觸發(fā)開關的安全尺構成。
緩沖器
起重機緩沖器一般在下述幾種情況下起作用:起重機運行至行程終點附近時 ,有時因速度較大,越過行程開關后不能立刻停止;當行程開關失靈操作又失誤時,起重機將會以原有的運行速度沖向行程終點;此外,如在同一跨廠房內裝設兩臺或更多的橋式起重機,在工作中有很多相撞的機會。這時,起重機運行動能將能通過碰撞造成本身或其支承結構損傷,甚至導致人身事故。所以,《起重機械安全規(guī)程》要求,橋式、門式起重機、裝卸橋,以及門座起重機或升降機等都要裝設緩沖器。起重機常用的緩沖器有實體式緩沖器、彈簧緩沖器和液壓緩沖器。
如今,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被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當人們使用機械時,節(jié)省了時間和勞力,縮短了施工周期。而小型起重機是這些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程機械,在運輸、搶險、搶險、車輛維修、機械轉移等工
程中發(fā)揮著明顯的作用。很多起重機司機對起重機的使用非常熟練,從大小吊鉤到起重機的轉盤,再到操作桿,甚至到起重機的起吊距離。我不在這里重復了。很多人對起重機的部件不太了解,比如起重機臂的長度、材料、焊接工藝等。作為起重機的制造商,我們有義務向客戶解釋。今天,我要告訴大家起重臂的內繩和外繩的區(qū)別。目前,10噸、12噸和16噸小型起重機的吊桿可分為內繩和外繩。一般情況下,生產廠家會在生產之初就確定起重臂的走繩方式,即默認為內繩?,F(xiàn)在這種
吊桿走繩方式比較流行。例如,對于12噸的起重機,內繩為7.5米,即7.5米,外繩為7.6米,即7.5米。也就是說,外走繩的起重臂比內走繩的起重臂多出一節(jié),延長約7米。從表面上看,外繩起重機比內繩起重機多出一節(jié),吊物時伸出7米,工作方便多了。其實,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來看看內外繩走法。
起重機械安全防護裝置通常是指起重機上限制運動行程和工作位置的安全裝置,起升高度限位器是起重機械安全保護裝置中的一種重要裝置。
其作用是當?shù)蹙呱仙猎O定或極限位置時,自動切斷動力源,使吊具不再繼續(xù)升高,避免吊具與橫梁、卷筒、臂架部件相撞,從而導致部件損壞等事故。
目前,廣泛使用的起升高度限位器有重錘式、傳動式以及斷火式三種。傳動式起升高度限位器常見的有螺桿式、蝸輪蝸桿兩種。